### 第一自然段:故障原因分析 本次故障可判定为**上行T线金属性短路**。故障测距装置显示T故障方向为上行,电抗法测距定位14.35km(对应公里标200.24km),且上行T线保护电流达2513A(电流角度308.46°),表明故障点存在高幅值短路电流。AT吸上合成电流1504A进一步验证了短路路径的金属性导通特性。此外,距离Ⅰ段保护动作(阻抗4.83Ω)与测距装置电抗值5.31Ω吻合,排除了接地故障或瞬时性故障的可能性。可能的次要原因包括接触网绝缘击穿或异物搭接,但因数据中未记录谐波含量异常(如电弧特征),故金属性短路为最可能单一原因。 --- ### 第二自然段:检修建议 建议优先排查公里标200.24km附近上行T线接触网设备: 1. **物理检查**:重点检查14.35km处绝缘子、分段绝缘器及线夹是否存在烧蚀痕迹或异物搭接。 2. **参数复测**:使用兆欧表测量T线对地/对F线绝缘电阻,验证是否低于运行标准。 3. **电流路径核查**:检测AT吸上电流传感器及合成电流逻辑回路,确认1504A异常电流是否为真实故障分量。 4. **保护动作验证**:调取故障录波数据,复核距离Ⅰ段动作边界条件(阻抗角50.74°)与短路点电气参数的一致性。 --- ### 第三自然段:SOE列表 | 事件序号 | 时间(ms) | 事件描述 | |----------|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1 | 0 | 距离Ⅰ段起动(阻抗Z=5.29Ω)、低压起动过电流起动(ITF=3229A)、电流增量起动(ΔI=3176A)、二次谐波闭锁解除(IXB2=2.14%) | | 2 | 1 | 距离Ⅰ段起动(阻抗Z=5.45Ω)、低压起动过电流起动(ITF=3228A) | | 3 | 100 | 距离Ⅰ段动作(阻抗Z=4.83Ω) | | 4 | 152 | 低压起动过电流返回(ITF=3467A)、二次谐波闭锁(IXB2=39.59%)、距离Ⅰ段返回(Z=8.84Ω)、电流增量返回(ΔI=2333A) | | 5 | 155 | 低压起动过电流返回(ITF=3196A)、二次谐波闭锁(IXB2=16%) | | 6 | 171 | 二次谐波闭锁解除(IXB2=0%) | | 7 | 2259 | 重合闸动作 | --- ### 第四自然段:故障关键参数 | 参数名称 | 数值 | 物理意义 | 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上行T线保护电流IT2 | 2513.00A | 故障点短路电流幅值 | | 电抗X(测距装置) | 5.31Ω | 故障点至测量点的线路电抗 | | AT吸上合成电流Iat | 1504.00A | 自耦变压器中性点不平衡电流 | | 距离Ⅰ段动作阻抗Z | 4.83Ω | 保护装置判定的故障阻抗幅值 | | 阻抗角Φ | 50.74° | 故障回路的电阻-电抗相位角 | | 二次谐波含量IXB2(闭锁) | 39.59% | 闭锁保护的空载合闸涌流判别阈值 | | 故障测距L | 14.35km | 电抗法计算的故障点与测量点距离 |